密云區-滿族人的風俗禮儀
發布時間:2019-08-17 責任編輯:sx_staff1
古北口是滿族聚集的地方,這里滿人共有關、趙、邢、何、李、韓、傅七姓十四個宗族(本家)。分屬八旗,全在旗籍。滿族人的風俗禮儀,不管是古北口還是密云,總的說是一致的,但也有小的差異。滿族禮儀中,有許多地方與漢族相近或相同,原因也許是受漢族影響的。滿族禮儀十分繁鎖,其中最隆重的是婚、喪、祭三大禮。
一、婚禮
滿族是同親不婚、外族不婚,婚前媒人說合、議妥而后“下訂”拿貼,過大禮,禮品一般的是整(活)豬、罐酒、斗米、斗面,叫做四合;然后下通書,送日子(通知結婚的日期),禮品也是酒、肉、米、面。第三步是催裝,其禮品同前。一切就續,為期完婚。
結婚時要舉行大禮,男家去女家迎娶,新娘坐花轎,鼓樂相陪,來男家拜堂,拜堂(又稱拜天地)時,女站立,男跪拜三叩,這之后入洞房。入洞房途中必須經過邁鞍、過火(火盆),到炕前必須登高(紅高糧)上炕,相對盤膝而坐。飲交杯酒。
新婚當天,新人下地后,夫婦雙雙和母親父親見面,行跪拜禮,稱見面禮,受禮者要賞給新婦禮金。
新婦過門后,三朝歸家,小夫婦雙雙同去岳父家,女婿要行拜見岳父之禮,并向女家近親長輩行見面禮,受禮的人對女婿也要賞給禮金,當日雙雙仍回婿家。
最后要宴請媒人稱做謝媒禮。表示對大媒的謝意。
二、喪禮
滿族人對亡者裝棺木,入地埋葬,有錢人聘請僧道,談經誦佛,超渡亡魂。
喪禮中要穿“孝”服,教有輕有重,1.亡者直系子女,男穿孝衫,扎孝帶、便帽白頂(帽疙瘩)。女人穿孝衫、戴孝箍,發分兩部為辮,其妻子一人蒙白鞋,余者都穿黑鞋。2.非直系親屬,按親友親疏遠近分可扎孝帶,親朋隨意“見白”即可。
喪禮中的制服。滿族人認為:父母死亡是兒孫不孝所至,因此,兒孫應是有罪之人,正因如此,父母亡故,兒孫要穿孝晝夜一百天,不剃頭,不刮臉、不打辮、留鬢、孝服不拆不洗。三年服制期間不赴宴吃酒、不看文娛戲劇、不貼粘春聯喜對、不外出探親訪友、不辦喜慶、不孕不生。
旁系親屬及親朋沒有孝期服制的限制,他們可以服制三十天,甚至有靈(埋葬死人后)出孝滿的。
喪禮中還有一重要禮俗,即磕孝頭。俗語有這樣一句話:“孝子頭,滿街流”,是指滿族的孝頭。滿族人不分長幼尊卑,只要是熟人,孝子必須主動的向人“磕孝頭”,孝頭是傳遞親人病故的信息,所以老人亡故,不是奔走相告,而是用磕孝頭把不幸消息告訴對方。
三、祭祀禮
祭祀禮是滿族人各家各戶均有的一種典禮。當某戶家里發生不幸事件或疾病纏身,久治不愈時便要向祖宗“許愿”乞求消災免禍。病好了,事過了,家人高興了,就要約請族 人向祖宗“還愿”致祭,這種祭禮叫做祭祀禮。
祭祀禮的祭品各家族不全相同,有用活豬一種即可的,有用白豬、白羊、白馬、白駱駝,缺一不可的。祭儀則是千篇一律,儀式是這樣:擺桌上供,致祭,領生宰殺,全族人向祖宗叩首跪拜。祭儀過后大家要吃“祭祀”。
什么是吃祭祀呢?這就是主人把祭品用刀切成白片肉煮熟,然后請大家拈咸湯(那時沒有食油)和著小米飯飽吃一頓,但不備酒。
吃祭祀時無論遠近親友,不熟識的人,甚至乞丐,只要進門向東家請安道喜,馬上請上炕赴席(吃祭肉), 吃飯下炕不辭而去。
滿人風俗,這天所有祭肉盡量叫外人道賀者吃凈吃光,日暮吃不完便隔墻扔出(實際是送人了)。日中祭品已吃凈,關閉大門,叩賀者知道已經沒肉了,便不言而去。
總之,所有祭品當日完、當日光,甚至連家俱的水亦得倒在門外。
四、習俗禮
習俗禮很多,大體有以下幾個內容:
請安和跪拜。男子“請安”是“打千”,女子請安是“蹲安”。男子跪拜(重)要免冠三叩,女子跪拜用右手摸鬢叩首。
“打橫”。在街上遇到熟人時,二人走近稍停,互相立正,身錯過而去,這就是“打橫”禮。
“站規”。新婚媳婦侍俸翁姑抽煙、喝茶的一種禮儀。這種禮儀是每日晚,新媳婦炊事完畢,便到翁姑室內,站在門旁,給翁姑裝煙(旱煙袋),倒茶,一遍又一遍,直至翁姑就寢時,再鋪床、拿地盆后,諸完畢,回屋睡眠。
辭歲拜年。春節前,年三十晚上同宗同族,合族全體齊向老祖宗行跪拜禮,然后晚輩去各戶行跪拜禮,這叫辭歲。第二天大年初一,和昨天一樣去拜年。
父子不同席。喜慶宴會,父子不能同赴一席(不同在一桌吃飯),如果趕到一起時,晚輩要向長者請安“告坐”,延席完了要向長者請安“道偏”。這些“告坐”、“道偏”都是禮。